9月23-30日是广2024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,今年的东抢活动主题为“保护古树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”。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,救复近年来,壮古广东通过“一树一策”抢救复壮等举措,树名大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,木株2023年全省抢救复壮古树名木4311株,广其中省级抢救复壮一级古树和名木共80株。东抢
“一树一策”保护“绿色文物”
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内,救复一株历经350多年年风霜的壮古“木棉王”,屹立如初,树名展现着蓊郁之美,木株见证者广州绿色发展的广故事。据悉,东抢这株木棉王因年迈抗病虫害侵染力弱,救复曾遭受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天牛虫害,经“树医生”多次高空施药、以虫治虫等靶向治疗,年迈老树才得到了较好的保养,远离疾病困扰。
同样,生长在郁南县桂圩镇龙岗村1200多年古树“天下第一樟”也遭受过“老年病”的困扰。该古树东南侧曾有一个能同时容纳10多个成年人的大树洞,2023年7月,“树医生”诊断发现古树分枝切口已腐烂,树冠内存在大量枯枝,树头基部腐木遭受白蚁攻击,古树周边硬质化铺装影响根系水汽交换,导致烂根。清腐打磨、填充塑性、防腐封层、促根施肥、立地环境改造……经过三个月的抢救复壮,目前老树已经远离疾病困扰,再度焕发生机。
广州中山纪念堂的“木棉王”、郁南县的“天下第一樟”……它们是广东抢救复壮古树名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缩影。近年来,在全省各级“树医生”的共同努力下,成千上万株患“老年病”的古树,生命周期得到了延长,一段段会呼吸的“历史”时间轴不断往后延伸……
“针对年迈的老树,我们一般采取立地环境改造、树体修复、安全修剪、树体加固、白蚁综合防治、病虫害专项防治、促根施肥等7大类技术措施。”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黄华毅表示,古树名木是“绿色文物”,专家会在充分考虑古树原有立地环境、周边环境、民风习俗、养护管理方便与否等多方面因素,编制出“一树一策”保护方案,采取系列“治疗”措施,对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,同时提升区域景观效果,促进美丽乡村建设。
省级抢救复壮一级古树和名木80株
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,韩愈所栽的木犀古树枝繁叶茂,树下游人如织;广州市邓山村,1800多棵乌榄古树郁郁葱葱,村里借机推出乌榄文化项目,带领乡亲致富;云浮市石头村,“广东第一雅榕王”助力乡村挂上生态文明村牌子……
古树虽寿,其命维新。截至2023年,广东全省古树名木数量为85561株、古树群907处,其中一级古树770株、名木81株。广东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,保存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,2023年广东省林业局实施一级古树和名木抢救复壮项目,在全省范围内选取遭受病害的古树名木进行健康诊断、监测、针对性抢救复壮,通过该项目的实施,80株一级古树和名木生长现状及生长环境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,为广东省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例。
据了解,除了省级实施的一级古树和名木抢救复壮项目外,全省各地也在科学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。据统计,2023年全省共抢救复壮古树名木4311株,其中惠州市抢救复壮古树名木1952株,广州市抢救复壮古树名木503株,韶关市抢救复壮古树名木323株。经“树医生”抢救复壮的古树名木,如今多数已绿意婆娑。
抢救复壮古树名木,既传承了中华文明,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优良基因,同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爱护古树名木、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,下一步,广东将在“一树一策”的保护基础上,进一步挖掘古树名木的生态、文化、旅游价值,积极打造古树名木与人居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,提升城乡绿色生态品质,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 南方+记者 何雪琪
通讯员:林荫
来源:南方农村报
近日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项目备受瞩目。在这一宏大项目建设进程中,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,而派墨公路无疑是配套道路建设的“先行官”。前期,山推混凝土以E5R-90混凝 ...
9月19日,长山路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学生在展示“珍爱地球 呵护家园”绘画作品。 据了解,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是世界清洁地球日。相山区垃圾分类办前往长山路小学开展以“珍爱地球 呵护家园”主题的教育活 ...
为弘扬珍惜粮食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,推广餐桌文明礼仪,促进广大市民养成节俭用餐习惯,9月以来,合肥多地组织开展“倡导文明餐桌 弘扬文明新风”志愿宣传活动,志愿者化身“宣传员”和“餐厅助手”,倡树文 ...
2025年上半年,玉柴集团坚持解放思想、创新求变,向海图强,全面推进市场开拓、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,企业各项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向好,销售收入、利润总额、发动机销量均实现两位数强劲增长, ...
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)在电脑维修店修理笔记本电脑,消费者支付299元重新安装系统,却发现电脑被安装盗版软件。经上海市长宁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,经营者最终退还相关费用。记者了解到,近日,消费 ...
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陈致信记者顾艳伟)因听信开发商的“第三套房能办工商银行商贷”的说辞,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一消费者向开发商缴纳了21万购房首付款。结果,第三套房不仅不能贷款,该开发商还没在工商银 ...